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医学志愿者:守护生命的绿洲

2012-05-30 09:41:32 通讯员:顾亦来 来源:嘉兴日报 点击: 字号:TT

 在禾城的大街小巷、社区乡村、学校工地,抑或是福利院、老年公寓里,总时不时地能看到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医疗宣传、保健义诊、帮孤助残、扶贫济困……他们不是救护队,却总有人前来求助;他们不是医疗队,却总有人走近咨询。他们是一群青年学生,也是医学界的生力军。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归属地——嘉兴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妙手仁心 传递温情

  按摩、翻身、拍背、擦拭……在平民英雄俞文华的病房里,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三女生万晓专注地做着一切。“相比于俞文华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我们所做的工作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他的身体能够一天天好转。”据她介绍,嘉兴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去年3月起,每个双休日都会派出8名学生轮流前来为英雄做护理,风雨无阻、未曾间断。在这些医学志愿者们的积极倡导下,一大批无私奉献的90后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护理的队伍当中,现已吸纳300多人参加。

  “这项工作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不需要我们为止。”万晓说。

  爱传递,心相系。除了对平民英雄俞文华进行志愿护理服务之外,空巢老人、孤残儿童等需要在生活、健康等方面得到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也是这些医学志愿者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借着一次学院党支部活动的契机,护理专业的沈莉丽走进了城南老年公寓。“去之前,很兴奋也很好奇,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外出实践。”但她表示,踏进老年公寓的大门后,这种兴奋感就消散了。尤其是跟居住在那里的老人交流之后,一种酸楚就涌上心头,一种被需要的意识更是油然而生。

  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半边瘫痪,说话口齿不清,子女却从未前来探望。每次与她交谈,沈莉丽的心犹如被扎了一样。后来她和另外一名同学决定,每两周去探望老太太一次,陪她聊天、给她表演,还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医学院的课程比较紧,但我们实在放心不下这样一位老人家。”沈莉丽说,有一次她临走的时候,老太太一定要把一只已经干瘪了的苹果塞给她,让她感动万分。“我觉得只要能给她的晚年多带去一些快乐,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

  无私奉献 播撒希望

  贫困的山区、简陋的环境。毕业时,母亲早已在县城给他找好了工作,但年轻的陈彦中毅然选择到条件极其艰苦的丽水遂昌县金竹中心卫生院进行志愿服务,这一待便是6年。这位被团中央授予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的2004届医学院师兄的感人故事,在临床医学专业胡业晓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去年暑假,他终于有机会走进山里,沿着师兄走过的足迹,去体会那一份坚守的不易。“尽管那里的医院已经改造过了,但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乡民被人推着板车,在路上颠簸了一两个小时来看病。很多人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病了就只能躺在家里,直到死去。”胡业晓说到这里,有些哽咽。

  “师兄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到了这里,你做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给这个地方带来一些精神,注入一些活力。”这句话逐渐成了胡业晓的处事指标。进村给农户义诊、下工地为新居民体检、到小学为学生宣讲急救知识,胡业晓和他的同伴们以自身掌握的医疗知识为基础,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医疗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用无数次的细微服务,将文明与爱心播撒、传递在这座城市间。

  5月6日晚上,“造血干细胞捐献”专题宣讲走进了嘉兴学院医学院的报告厅。胡业晓、沈莉丽、万晓等同学再一次成为这项活动的活跃分子。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庄重地写在了志愿捐献的同意书上。

  “我国现在有400多万的白血病患者,而且每年以4万多人的数字在递增。血是生命的源泉,爱是生命的希望。知道四百万分之一意味着什么吗?”沈莉丽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害自身,过程和献血差不多,只需要5毫升的血样加入志愿者行列,就会给等待移植的400多万人增添一份生命之光,这是对他们的最大帮助。”(来源:《嘉兴日报》2012年5月28日  第01版)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