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共产党员胡俊云老师
人物感言:“教学、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我将努力贯彻这个理念!”
采访胡俊云老师颇费周折,因为他事情太多,预约了几次终于成行。和胡老师的交谈是愉快的,虽然中途不时因电话而中断,但我还是领略到了胡老师的魅力。
“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学生”
胡老师1986年参加工作,已有22年教龄。22年中,胡老师曾先后在5所不同层次的高校任教,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2层次),前年荣获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去年荣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这仅仅只是胡老师厚厚履历中两朵晶莹的浪花!这样丰富的教学经历,让他对如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感慨老师难当,学生难教。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规模迅速扩大,招收的学生的层次肯定会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去适应学生,引导学生。”
胡老师行如其言,在他先后承担的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中,就与相关教师一道,根据我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授课对象,科学合理地制订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适当调整了教学内容。如针对我校学生学习情况和培养规格,增加更多的应用实例和习题课学时,同时结合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改革,注重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胡老师非常讲究板书,既不是“不落一字,毫无头绪”,也不是“密密麻麻,不得要领”,除了利用板书精确演示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外,他还会将讲课内容进行整合,有选择地将一堂课中的重、难点进行突出板书,力图做到以点带面,使学生举一反三。在介绍新的概念和重要结果时,力求将相关背景知识交待清楚,使学生不仅学到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指导他们申报学校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培养他们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自制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基础数学博士后的胡老师,无疑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与此同时,他还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并据此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的种子。
“教学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
身为教务处处长的他,对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有着细致的考虑,创新的举措。
我校短学期经过近几年的运行,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理工科实验安排太密集,对教师和实验室的压力都非常大。胡老师率教务处老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讨论调整方案,将部分实验调整分散到教学中期进行。而对文经管类则对短学期的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采用新的ERP沙盘模拟竞赛方式,从本学期第7周开始,每周组织8支队伍进行比赛,产生周冠军,在短学期进行总决赛,这种方式新颖且富有吸引力和竞争性,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为保证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我校对转专业的学生比例和资格条件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为了更好适应学生需求,有利学生成才,教务处正着手拟定新方案,将规定“如果学生对现在所学的专业极不适应,可以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申请换专业试读”,个性化的操作体现了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不改变我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胡老师进行着大胆的设想,进行专业嫁接,将计算机专业和日语专业“嫁接”。比如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职于日资企业的现状,教务处拟将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上开设日语课程,这样可以使我校学生在竞争中具备语言优势。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胡老师也不忘带领教务处的同仁们,加强理论学习,辛勤工作,热心服务,“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水平才能提升,才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好务!”
面对记者,胡老师很谦虚,不止一次提到让我们把更多的视线聚焦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老师。但我从他的话语中深刻感受到他对学生如何成才的思考与关怀,对教务管理良性运行的规划和展望。人间有胜境,但追求无止境,在教学和行政岗位中,胡老师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
(作者: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