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李云波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李云波,今年33岁,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201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之后一直在嘉兴学院从事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和中共党史等领域的研究。
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李云波认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课程的关键是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也因此,李云波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教学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思政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
从怀揣着青春梦想走上三尺讲台,面对台下还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李云波深感责任重大。他坦言,思政课是目前高校当中公认的比较难教的一门课程,但一方面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因此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同时,青年学生理论思维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对掌握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内容以及如何应对网络上、社会上的各种声音,存在一定困难。
对此,李云波认为,要消除这种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转换教学话语,结合学生专业、生活,使他们认识到,思政课程学习不单单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是为他们提供为人处世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对其的人生指导意义。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李云波执教的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本科、硕博士研究生,他学的都是历史。“多年与历史打交道,对理论和史实许多都已了然于心。”李云波说,但每一堂课,自己都保持着备课的习惯,“要经常补充一些新的知识点,创新一些讲课方式,这样才能吸引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并希望他们都能获得启发。”李云波说,看到同学们听课的认真劲,很有成就感。“下课时,一些学生还会主动跑来交流。”
为了让课堂更“有意思”,李云波常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徜徉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不时的点评和总结,又让他们对历史和现实多了理性的认知。
在他的指导下,一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讲的《多彩思政课》微电影,还在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中获奖。
李云波是山东人,但他已经把自己当成嘉兴的一员。“对于主讲中国近代史的老师来说,嘉兴无疑是一块天然宝地,因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起航地,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
在李云波的科研、教学中,他乐于发掘嘉兴的历史、文化,把嘉兴更广泛地宣传出去。茅盾、沈钧儒、金庸⋯⋯嘉兴有着丰富的名人资源,凡是课程中涉及嘉兴或者嘉兴人物的,都会详尽地给学生讲述,“让历史更贴近现实,让学生更了解嘉兴,这很有意义。”
在教学的同时,李云波还在主持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也是浙江省社科的一个规划课题。李云波希望通过课题,填补嘉兴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建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丰富嘉兴党建的历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李云波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才会有底气、有热情,也才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和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