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禾点点:1.58:1!五年实现这个“小目标”,嘉兴不说一句空话

2022-03-08 14:05:54 通讯员:记者全昺闳   点击: 字号:TT

岁月不居,奋斗不止!

几天前胜利闭幕的

嘉兴市第九次党代会

为新赶考路上的嘉兴人

定下了一个个“小目标”

《感恩奋进新时代 

“两个率先”新征程》专栏

“数说新使命”

  今天来说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5万元和6万元,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我们算了一下,这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比要从2021年的1.60:1进一步缩小到1.58:1.

  可别小看这“0.02”的进步,能不能实现这个“小目标”,关键要看嘉兴能不能实现居民的持续稳定增收,稳住农民收入连续18年领跑全省的“身位”。

  一般人印象中,浙江“藏富于民”。

  2021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4万元和3.52万元,收入比1.94:1,全国总体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市和北京市。

  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嘉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98万元和4.36万元,收入比1.60:1。

  相比全省和全国的数据,嘉兴的均衡富庶可见一斑。

  从绝对数看,嘉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全省水平略高,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远高于全省水平。

  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均衡富庶”当然是嘉兴的鲜明底色。

  但嘉兴人不得不正视的是,2021年,舟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1万元和4.29万元,收入比为1.61:1,绍兴、宁波、杭州紧随其后。

  很显然,后有追兵。

  “进入新时期,在嘉兴经济发展目标主动从注重速度转变为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下,叠加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骅珊认为,嘉兴作为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退休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多迁移到城镇或外出打工,留守村中的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就业和增收能力有限,这给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不小压力。

  此外,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经济体系还未完全构建,农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等原因,导致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动能不足。

  不过,“未来五年,嘉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5万元和6万元,这个目标还是非常有希望实现的。”顾骅珊教授表示,2021年,嘉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64.48%,经营性收入占比21.98%,工资性收入占绝对主导,这意味着农民能不能持续增收,关键看产业的支撑。

  为此,市党代会提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实施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计划,完善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研发、服务相互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到2025年,农业全产业链经济规模达100亿元。

  构建未来农业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植物工厂建设,推广无土栽培、汽雾栽培、立柱式栽培等新型种植模式和技术,开展室内工厂化农业系统技术研究试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室内种养。

  优化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整合提升农业经济开发区、特色农业强镇、农创园等乡村产业平台,形成“一核四芯”的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到2025年,全市7个农业经济开发区、50万亩优质稻米示范区、15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5个300亩以上创业创新孵化园和10个美丽经济转化区成为现代乡村产业标杆。

  顾骅珊认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真正架起一座从农业低附加值变成高附加值的桥梁,以市场、科技、服务业的力量补齐传统农业的短板,发挥生态优势,激发市场的活力,做大工资收入的“蛋糕”,还要在机制安排上促进收益分配向农民倾斜,实现农民的持续性增收。

  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嘉兴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1235”行动:

  围绕促进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

  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两个抓手;

  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城乡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支撑;

  激活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等五个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动力;

  规划中的秀水新区,7个农业经济开发区,18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将推动嘉兴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向“共同富裕的典范”跃升。

  在顾骅珊看来,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着力作好以下几篇改革文章,有利于拓宽农民财富增值渠道,增加“非工资”经营性收入。    

  一是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探索宅基地及其住房的空间置换、有偿退出和差别化使用机制,加快构建房产权利城乡居民平等、农村居民财产权利充分实现的制度体系,在保障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探索新乡村“公寓”、美丽乡村特色“民宿”等“房东经济”模式,实现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

  二是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各类富民合作社,增加股份的财产性收入。

  三是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建设村级小微园区、打造“飞地抱团”项目,进一步发展“物业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奖惩机制。

 

  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以上,村集体经常性收入达到20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

  “嘉兴要想继续保持城乡收入比上的领先优势,须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积极进展。”顾骅珊认为,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就是对症下药、适逢其会。

  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工厂的技术人员、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这些具有增收潜力的“后备军”,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胎、“双减”、“房住不炒”等决策部署,有效减轻老百姓在育幼、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支出压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

  要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通过提质增效拓展从业人员增收空间,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来增加员工收入。

  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新居民的继续教育,使数字化浪潮下,部分逐渐消亡或淘汰的岗位从业者、学历和技能较低的人群,能通过技能培训重新上岗。

  “到2025年,嘉兴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3口之家)10万-50万的群体比例要达到81%,20万-60万的群体比例要力争达到45.5%。”顾骅珊表示,当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总人群的70%-80%时,“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就趋于稳定,嘉兴“率先形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https://hdd.jiaxingren.com/hdd/folder4/folder5/folder386/2022-03-05/1409473.html?_t=1646431208 禾点点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