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锦鹏杯”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温州大学落幕。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学子荣获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为省级A类学科竞赛,是生态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本届大赛以“创新绿色技术,推进低碳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省43所高校的755支队伍参加,113支队伍入围决赛。
大赛启动以来,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积极响应,组建了43支队伍参赛。经初赛选拔,7支队伍入围决赛。嘉兴学院参赛队伍通过在线会议方式远程进行汇报、演示与答辩,评委在温州大学进行了现场评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完成答辩评审。
“非常高兴我们团队能够在省第四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省赛二等奖。”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182班王正军说:“通过参加这次竞赛,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解决问题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这要感谢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和细心安排,给我们这样一个好机会;还要感谢老师们的正确、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让我们可以更加迅速、高效地完成实验;也要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我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完成了这样一个大项目。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争取有新的更大收获。”
“科技创新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我们这次参赛的实验项目一样,但经历诸多失败后得出的结果会更加让人兴奋。此次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竞赛获奖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肯定。我们这次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比如因为经验不足,细节的处理不够好,答辩的内容不够简洁等等。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们加把劲,继续努力就是。不断进取,努力向上,这不正是科技创新的乐趣所在吗?”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91魏延广如是说。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曾延波教授表示,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实验类课题主要基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赛课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参赛学生要完成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论文报告,具有一定的难度。他说:“今年我指导的参赛项目是‘基于碳化钛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这属于环境分析方面的研究,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灵敏高的特点。这个项目的团队成员来自应用化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他们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实验,较好地完成了预期任务。通过参赛,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将指导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英语论文,争取公开发表。”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姚媛媛博士说:“这是我第二次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非常高兴他们获得了省赛二等奖。去年,因为缺乏带队经验,我指导的团队只获得了校赛三等奖。今年,我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并虚心向省赛获奖指导教师取经学习,在我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表示,从已有的开放式项目成员中选建团队,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形成阶梯式的“传帮带”,会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定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写作演讲能力等,这些都是此次参赛积累的宝贵经验。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曹红表示,长期以来,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积极探索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把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育人的重要载体,充分突出专业知识在学科竞赛中的实践与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取得实效。今年的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学院共组建43支队伍参加,参赛规模为学院近年来参加省级A类学科竞赛之最,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此次大赛也是在学校创建绿色学校之际开展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之一,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https://appexternal.cnjxol.com/webDetails/news?id=992307&tenantId=1&TRSAppUpdateTime=1638232257860 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