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浙江日报:以“五力”共推回答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三问”

2021-01-11 08:59:08 通讯员:陆军  点击: 字号:TT

以“五力”共推回答
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三问”

陆军 编辑 章忻

  近年来,为避免地方高校发展日趋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由此,中国高等教育界拉开了应用型高校转型大幕。
  然而,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当下很多高校的转型速度慢,效果也不理想。一是对应用型高校的“应然”状态研究不够,缺乏理论准备和顶层设计;二是对产教融合的“深化”推进不够,缺乏资源整合和聚合效应;三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转型”发展措施不力,缺乏走“新路”的勇气和担当。
  破解以上困境,需要回答好历史、时代和教育给出的“三问”。一是历史之问,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我们应该如何整合地方红色资源,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属性,培养栋梁之才?二是时代之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应该如何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强化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应用属性,培养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教育之问,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转向普及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分层分类、特色发展重大教育命题,我们应该如何破旧出新,强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区域属性,如何推进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形成互利共赢、同生共长的良好生态?
  要回答好这“三问”,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亮丽转型,关键还在于领导力、政策力、资源力、人才力和项目力这“五力”共推。
  一是领导力引领。相对于传统本科院校而言,转型中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领导需要有相对独特的素质能力,因为这一转型更强调管理者具有开放办学的视野和跨界融合的能力。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入行业领军人才担任校长,也可以选配一些具有在大型国企、高水平科研院所工作经历的干部到校从事管理工作,同时选派部分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到高科技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升领导力。
  二是政策力聚焦。政策是一种重要资源,在各项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产教融合都是必由之路。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等过程中,要把地方政府的关注支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考量;地方政府在规划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统筹进行谋划;国家在制定行业企业支持政策的同时,要把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绩效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考虑。
  三是资源力整合。资源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决定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要注意整合好三类资源,一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整合好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政治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二是要扎根区域产业办大学,整合好区域行业企业的产业资源,讲好产学研故事;三是要扎根人民需求办大学,整合好城市发展、市民需求等项目资源,讲好城市故事。
  四是人才力助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唯有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才能让地方应用型高校成功转型且有动力。在人才外引上要关注三个“重点”,一是聚焦前沿科技,重点引进有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领衔背景的院士、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提升二级学院、研究所的发展引领能力;二是聚焦产业调整,重点引进一批有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青年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是聚焦成果转化,重点引进一批有产学研项目研究背景、创新意识强的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提升产学研项目承接能力。在人才内培上则要注重两个“必须”,一是所有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设备、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提升教学感知能力;二是所有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长做科研项目,以研促教,提升项目化教学能力。
  五是项目力倒逼。实现产教融合,要让项目和载体真正落在校园之中,倒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催生出全新教育模式。比如,把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智囊机构设在学校里,把行业的制造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任务落到学校里,把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迁到学校里,把城市重大活动、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责任明确给学校师生等。概言之,就是大到产业转型、城市发展,小到中小企业技术攻关、市民生活需求,都设计成一个个落地的需求项目,以此推动需求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

http://zjrb.zjol.com.cn/html/2021-01/11/content_3401742.htm?div=-1 浙江日报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