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小长假,在海宁丁桥镇梁家墩村,游客们乘坐热气球从空中观赏梁家墩美丽风光。 ■摄影 陈 杰 在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朱家浜美丽乡村点,村民在种植花草。 ■摄影 记者 闻人达 通讯员 陶雨婷 秀洲区王店镇圣莱特农庄风光如画。 ■摄影 记者 冯玉坤 通讯员 杨建华 近年来,经过环境综合整治,海宁百里钱塘丁桥镇新仓村美景如画。 ■摄影 陈 杰 一到春天,平湖市新埭镇兴旺村毛家圩乡村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摄影 记者 王振宇
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底色。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到平原绿化扩面提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再到“五水共治”等农村环境建设“组合拳”。近年来,嘉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与时俱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嘉兴,美丽乡村已成为一道新的风景。 到2018年底,嘉兴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2个、3A级景区村庄28个、省级特色精品村75个,在建美丽乡村精品线28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置实现全覆盖。 今年市两会期间,“美丽乡村”受到代表、委员和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葛永元 市委副秘书长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近年来,我市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全域景区化、大花园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提升、体现特色”的原则,通过统筹规划、合力共建,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建管并重、长效保持的做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 统筹规划、合力共建,就是进一步构建完善纵向到底的“市—县—镇—村”四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统筹规划,分类实施;进一步理顺横向到边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将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镇、精品线、精品村、精品示范村(3A级景区村庄)等建设规划与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有效衔接,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就是坚持以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根本遵循,重点抓好基础项目全域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村庄、田园环境整治行动;因地制宜、深挖内涵,持续深化户、村、镇、县四级联创,梯度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质,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受益面,逐步实现“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 建管并重、长效保持,就是健全投入机制,既强化政府引导和行政推动,又积极发挥市场主导和民间主体作用,鼓励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倡导支持乡贤捐资、村民筹资共建美丽家园。积极培育业态,强化村庄造血功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大力拓展农、林、牧、渔业等农业休闲功能,引导乡村旅游向度假、养老、康体、娱乐等高层次体验消费转型。结合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美食、田园民宿、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休闲旅游多元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户利用民居、农田、园地等闲散资源和富余劳动力,参与民宿、农家乐等开发、管理和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美丽乡村要留住乡愁 孟利军 市人大代表 南湖区凤桥镇茜柳村党委书记 美丽乡村的核心是“美”,但这个“美”有着多重意义。要想让一个村落看起来美并不难,但要真正把农村产业发展起来,让乡村不仅宜居,还要留住乡愁,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对农村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外,更需要升级的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模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物质文明改善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 自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茜柳村村民在广泛的宣传动员下,积极配合创建工作,自觉清理路边私自栽种的蔬菜,搬移堆放在路边的物品,保障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全民参与氛围良好,提升了凝聚力,确保了战斗力。让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逐渐变为现实。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找准村庄发展定位,打造特色亮点。各村应根据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集体经济状况、功能定位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规划和选择合理的建设方案,不可照抄照搬,避免陷入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的怪圈,让农村丢失了原来的面貌。要多一些在村庄原有风貌上的提升,少一些刻意的添加,让每一个村庄都独具魅力。 此外,还要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相融合,带动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庄变美,也要让村民变富。
美丽乡村要与“美丽经济”相得益彰 蒋中娟 市政协委员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通过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以及农村环境的整治等行动,海宁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的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要与美丽经济相得益彰,美丽乡村带来的除了美丽还有一些建设维护问题,不然这样子的美丽乡村缺乏生命力。近年来,在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海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子。 在海宁市长安镇兴城村,该村积极开展“五水共治”,对全村所有河道、池浜“清障、清淤、清垃圾”,对河道、内塘“护岸、护绿、护生态”。对村主要道路两边、河边、池塘边等也进行全面整治。村民们都能自觉管理好自家庭院的卫生,家家户户建起篱笆型绿色蔬菜园,将房前屋后的蔬菜园装扮得自然而漂亮。 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该村为保护和传承云龙蚕桑文化,村里成立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由专业团队开发真丝围巾、蚕桑食品、蚕茧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推出了蚕俗文化旅游节、棉麻灯彩节等活动。 在海宁市周王庙胡斗村,该村依钱塘江而建,翁金线、潮涌路及杭浦高速公路贯穿全村,以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带”为契机,打造“钱塘记忆江韵胡斗”风情旅游小镇。接下来,该村还将依托当地的钱塘历史、人文传说、乡间民俗,并结合现代人对吃、住、行、玩的要求,建设一方宜居、宜游、宜尝的钱塘风景。 在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利用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浓郁、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业态丰富等旅游条件,采用专业旅游团队与村委会合作运营并鼓励村民参与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将该村里的梁家墩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基地,让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借力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是为了更好巩固和拓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而值得注意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为建而建。如果我们仅仅把乡村建设得很美丽,却没有配套相应的规划、布局来发展乡村经济,导致人口外流、产业衰竭、百姓不富的现象,这样的美丽乡村就是片面和失败的。因此,我们要建设美丽乡村,更要发展“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建设是再造乡村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让村庄穿衣戴帽实现“脸面”上的美丽,还应该把美丽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内在动力的持续化。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赵斌 嘉兴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 作为一名环境设计系的教师,我始终关注嘉兴的美丽乡村建设。我认为,嘉兴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我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落实“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二是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创建美丽乡村是提升嘉兴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提升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四是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嘉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五是创建美丽乡村是加强嘉兴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需要,推进农村农业、经济、产业、生态、环境等科学发展的需要。 经过多年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我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一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首先从宏观层面思考,需要政府顶层规划与设计,制定一个统一的政策指导,重点梳理美丽乡村建设的类型(旅游型、文化型、产业型、田园型、综合型等),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从中观层面着手,一是村落整体规划,每个乡村都是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一盘棋,做到主次、轻重之分;二是促进生态、产业、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培育乡村产业经济、深化乡村文化内涵建设;三是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保障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再次从微观层面落实,一是培育农村内在发展能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全面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创建乡村就业环境,吸引相关人才和青年人回农村创业等。 http://www.cnjxol.com/2019/01-15/99859494.html 《嘉兴日报》 嘉兴在线 2019-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