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校园文化 > 嘉大人物 > 正文

张葵花:做一朵心向阳光的向日葵

2021-06-01 10:20:19 通讯员:宣传部通讯员 来源:宣传部、材纺学院 点击: 字号:TT

做一朵心向阳光的向日葵
——访2020年度校“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张葵花教授

  采访张葵花老师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记者按照约定赶往张老师办公室时,张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交流研究生论文。见到我们后,张老师笑着示意我们坐下。
  活跃课堂 彼此学习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张老师作为专任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已有32年。张老师的实验课程包含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和聚合物成型工艺实验。这些课程基本上贯穿了一件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创造型的实验课程既有趣又实用。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张老师会预先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做好教学计划。在张老师看来,以一学期课程的视角来分析课程主要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教学有效。上课时,张老师独到的PPT汇报环节能让课堂“活”起来。张老师说,“做PPT一定是需要查找文献的,而文献的收集与筛选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与信息提取能力。PPT制作与汇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可以加深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另外,学生就业后也常会遇到需要PPT展示的情况,这能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每次学生汇报完后,我们会就他们汇报的内容进行讨论,这便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PPT汇报的评价,张老师将50%的分值比例分配给学生互评。对于制作优良的PPT,张老师会将它们存下来放到一个文件夹里,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亦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回忆起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张老师说,有一次学校的一位校领导来班上听课。课后他对张老师评价道“这就该是给理工科学生上课的样子”。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对张老师授课的高度评价。
  失败无妨 应有坚持
  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在人工神经导管研究领域与上海六院开展合作。值得称道的是,神经导管中的主要材料使用的是环保材料。从蚕蛹中提取丝素蛋白制作神经导管,当神经再生后,丝素蛋白神经导管最后降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在体内无任何副作用。谈及科研中的困难,张老师直言:“困难不可怕。失败之后,查找文献查漏补缺、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试错才是最重要的。做科研就像是爬山,得耐得住性子慢慢往上爬。”
  高材181的方赟告诉记者:“有时候实验总是做不出来,数据总是不理想。这时,张老师会主动开导我说‘做实验肯定不可能一次成功。就算一个人做十次,那么十次的数据都可能不一样,但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胜利的曙光。’”“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是张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善做伯乐 爱与被爱
  作为高材181的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张老师本着尊重的态度。张老师回忆说,以前班上有一位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她了解情况后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将计就计”,发挥游戏的正向作用。在确保学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张老师鼓励他把游戏开发作为创业的途径。毕业后,这名同学成立了自己的桌游公司。正如张老师所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在张老师看来,师生关系是爱与被爱的关系,不同于母爱,而近于博爱,是纯粹的,是彼此挂念的。高材192董纯霞回忆说,“刚迈入大学时,我内心是很迷茫的。但张老师鼓励我们 ‘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好每件事情’,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当看到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感到很自豪。学生每一句节日问候、每一次回校看望,我都会记在心里。” 采访的最后,张老师仰头微笑着说。窗外的阳光依旧热烈,张老师看向窗外。未来,她将继续培养一批又一批心向阳光的学生。

  人物简介:
  张葵花,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树脂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及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6项。获嘉兴市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教改课题1项,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优秀案例1项。
  座右铭: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