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上善若水的城市人文情怀
——浅谈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
■富 华
在社会学视野中,城市共同价值观彰显的是城市精神和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勤善和美”为主要内涵的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积淀了嘉兴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突出反映了当代嘉兴人的精神特质,体现了新时期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善”,作为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好地概括了嘉兴人向善厚德、重礼守节的城市品格,展现了嘉兴人诚信团结、和谐包容的宽广胸怀。这既是嘉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真实反映,更是嘉兴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思维理念和精神需求。
“善”是伦理学的核心道德范畴,通常用来指称人的道德活动中所呈现出的正向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教人向善的文化,积德行善、诚实信用、抑恶扬善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等等,都是善的表现。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中国古人无论是养性修身,还是齐家治国,都以上善若水、止于至善为最终目的。存善心、说善话、行善事、做善人,是一个人的人生理想。
在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表述中,“善”既是对嘉兴历史文化精神的凝结,也是对嘉兴未来发展的一种观照。
嘉兴地处吴越文化交汇相融之地,素有“吴根越角”和“越韵吴风”之称,民风淳厚。至元《嘉禾志》卷一《风俗》引叙吴郡志者曰:“有太伯辞逊之遗风。”
引志会稽郡者曰:“有夏禹勤俭之余习。”又称此地“罕习军旅,尤慕文儒,颇勤农事”;宋人称嘉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是邦俗素尚儒,斯文至今不坠”;明万历《嘉兴府志》说嘉兴多“秉礼之家,斤斤自好,不越矩镬”;明郑晓《嘉兴府题名记》称嘉兴人“重廉节,勤耕织”;清康熙《嘉兴府志》说“郡介苏杭间,独能秉礼义,务耕织”。善良守礼、友善合作、勤劳能干、团结和谐,这些嘉兴人文传统经过绵延千余年的历史沉积,传衍至今,成为嘉兴城市的人文气质和价值内核,引领着嘉兴城市的不断发展。
修德以广知,厚德而开新。把“善”提升为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最本质和最人性的道德诉求。对个人而言,“善”指生命存在的价值;对社会而言,“善”指社会秩序的公正。一个人有了向善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一个社会有了向善的力量,并且从善如流,才能成为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社会。在当前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关键时期,嘉兴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创业创新城、人文生态城、和谐幸福城”的发展目标,我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善”的追求,赋予“善”以更广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弘扬“善”、践行“善”,追求上善若水的嘉兴城市人文情怀,努力打造真善美统一的、更加美好的嘉兴。
不同时代的人们基于当时的历史需要,普遍关注如何确立新的价值依归,以及在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引导之下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共同体。追求“善”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个体道德修养,激发道德自觉,培育向善的人品性格,以本真的品格、善良的心性、朴实的行动打造人心思善的道德高地,激励大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坚守和弘扬嘉兴人“温、良、恭、俭、让”的本性,崇善、积善、行善、扬善、劝善,以善言善行做善事,以善道善德做善人,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至善境界,实现个人精神富有。
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主要源于人们对社会普遍价值追求的认同,其关键是要在社会转型和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完善价值体系或道德体系。追求“善”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在变革社会结构的同时,更多关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传统道德观念的现代转型,建构与嘉兴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体系,进而推动城市的文明进步。古人云:国之繁荣,家之兴旺,乃善之本也。要为“善”的最高道德撑腰,最根本还是把社会的治理结构,奠定在积极的社会伦理基础上,在每个公民的道德成长中,达成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社会精神富有。
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的提出,鲜明地回答了我们最应该看重什么、珍视什么、追求什么、信仰什么这样一个关乎城市科学发展的重大命题,为我们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价值资源和文化底蕴。
(作者系嘉兴学院教授、党委宣传部长)
(来源:《嘉兴日报》2012年10月29日 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