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关于嘉兴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解读

2012-05-08 08:02:43 通讯员: 应丽斋 顾亦来 耿俪洳 来源:嘉兴日报 点击: 字号:TT

“这是初始于几个人的默默善举,演变成一批人的爱心接力。像星星火炬的传递,是花样年华的绽放。它体现着一代80后的时代传承,实践着一个关于未来的青春诺言。”这是2009年1月14日,“浙江骄傲”评委会为嘉兴学院“爱心群体”写下的颁奖词。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嘉兴学院的学生以接力方式用爱心默默资助着湘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之路;4年苦学,完成了她的求学之路;几番努力,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左手倔强,右手坚强,青春不怕,轮椅下,风雨中,她执意前行。”2010年1月16日,在同一个舞台上,嘉兴学院残疾大学生雷玲玲成功创业的故事令全省人民动容。

“茫茫陇西高原,熠熠东海之滨,望不尽的千沟万壑,隔不断的绵绵爱心。一座希望之桥,天堑变通途;一座美丽心桥,天涯亦咫尺。”2011年1月18日,又一名嘉兴学院毕业生——奔赴甘肃黄土高坡支教的80后女孩严意娜举起“浙江骄傲”奖杯。

3年,嘉兴学院诞生3个“浙江骄傲”,全省高校中绝无仅有。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所高校对“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交出的出色答卷:让学生有信仰,提升生命的高度;有爱心,拓宽生命的宽度;有能力,积淀生命的厚度。高度、宽度和厚度,共同构筑了一个人生命的实现程度,树立起一个大写的“人”。

用精神涵养精神 信仰是青春的领航灯

人的高度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

引领学生寻找历史,感悟历史的体温,收获真切的感动,从而完成自我建构精神世界的过程,这是嘉兴学院信仰教育的独到之举。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些犯难,我们参加话剧团纯粹是因为兴趣,怎么融进了这么革命的题材?”当学校要求“赶在七一之前公演,为建党90周年庆生”排演一部红色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作为嘉兴学院文法学院的话剧团骨干,田野顿觉艰巨无比,因为话剧团创办10年来,一直主打校园青春剧。

当90后大学生渐渐入戏的时候,“为党庆生”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件具体的事,并乐于付出。为了演好角色、熟悉剧情,团员们找到了河南省军区南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周文江,从老人尘封的记忆中追寻历史的印迹。

“以前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理解不深,但是在体会话剧人物命运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了这句话。”主演黄璐璐说。

“一开始我的入党想法很简单,认为这里的党员都是优秀学生,入了党我也变优秀了。”党员学生沈学成说。当阅读了大量史料,心态归位到那个时代,他才明白:“用心灵去寻找过,信仰才是最真实的。只有一个朴素的动机,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如果说话剧让学生重温了历史,那么,生化学院坚持了18年的忘年交结对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反思。“听参加过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等的革命老爷爷讲故事,感受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对我们的人生是一种启迪。”学生李舟红说,“没有昨天的下一代是不幸的,因为忘记过去,就体会不了今天的幸福,就不能前瞻未来。”从十多人到800多人,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全院师生,从一年一次到贯穿全年,忘年交结对活动传革命理想、励青春壮志,凝固成“精神堡垒”。

“中国的未来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但青年历史责任感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令人警惕的现象。嘉兴是党的诞生地,作为红船旁的大学,嘉兴学院传承弘扬红船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嘉兴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成认为,即使是金子般闪光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失去光泽。引导大学生们寻找历史,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历史,将历史的尘埃拂去,将唤起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们的思想站起来!

陈彦中,中组部、团中央等5家单位联评的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获得者、嘉兴学院医学院2004届学生。毕业时,母亲在县城给他找好了工作,他却毅然选择在浙江省最贫困的山区遂昌县金竹中心卫生院开启人生的航船。无怨无悔地扎根山区,和山里的农民相伴相依。他说:“到了这里,我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着多么不平凡的意义。”

在嘉兴学院,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学生们追寻的旗帜。

让灵魂塑造灵魂 爱心是修身的营养剂

爱,可以让生命变得宽阔起来。

4月14日,在2012嘉兴春季房博会门前,一群年轻的身影成为熙攘人群中一道风景线。嘉兴学院“益满湘西”爱心团队40名队员,放弃周休时间,帮助企业发放宣传资料,两天时间所得4000元收入,悉数捐给了湖南凤凰县的贫困孩子。

如今在凤凰县,“嘉兴学院”已是一个让人倍感温馨的名词。整整7年,嘉院学子节衣缩食、勤工俭学,汇款雪片般地飞往湘西,只希望能用自己绵薄的力量帮孩子们走出困境。7年中,没有任何荣誉召唤,不带任何现实考量,只是发自内心的坚持,参与学生从最初一个班级蔓延至全校,捐助范围扩大到凤凰第一中学、凤凰第二中学、凤凰民族二中等十几所学校,受助学生达1300多人。

爱的火炬在四面八方传递。是什么让嘉兴学院凝聚起这样一个“爱心群体”?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为何这个爱心团队凝聚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嘉兴学院门口一块巨大的校训石默默地昭示着答案。把“为人”置于“治学”之前,让学生成才,首先让其成人——在这个多元价值共存、各种思潮激荡的时代,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情怀,这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价值取向。

毕业已7年的朱亚萍说:“大学最难忘的还是社团生活。来自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有很多活动既张扬了个性,又培育了公益精神,启发了民主意识,是课堂上干枯的说教不能企及的。”

嘉兴学院有105个社团,几乎每天都有社团活动,每年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有近万人次,全校约75%的同学都参加了社团。社团活动紧紧切合着嘉兴经济社会跳动的脉搏,既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也是滋养心灵的沃土、型塑价值观的基地。

毕业4年了,提起湖南凤凰,提起2007年暑期的那次支教,吴小龙还是激动不已:“那连绵起伏的山脉,那大山深处的破旧教室,用秸秆搭成的茅坑棚,一辈子也难以忘记。本来,由于大学考得不甚理想,生活有些颓废,学习得过且过,是那次支教让我开始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该为社会做些什么?我要为将来服务社会做些什么准备?”

暑期奔赴贫困山区支教,成为许多嘉院学子们荡涤灵魂的旅程。嘉兴学院党委副书记吕延勤说:“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灵。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些应景式的活动很难引起他们共鸣。我们通过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灵情感,以情感培育情感,用灵魂塑造灵魂。”

每周抽出3天时间,到福利院给患有脆骨病的小女孩萍萍上课,这又是嘉兴学院另一个爱心小分队坚持了数年的校外“必修课”。李政峰,尽管离开嘉兴学院4年了,但每周到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的习惯没变,看到困难的人就情不自禁地想上前帮一把。“也许,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关爱,会相伴我一生。”

以智慧启迪智慧 创业是成功的铺路石

能力,可以延展生命厚度。

很多人不明白,失去双腿的雷玲玲为何能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创业?自强自立对于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她来说何其艰难?“要感谢学校,是学校开启我的人生路!”雷玲玲说,学校引导学生实践成才,学长们创业有成的故事总能在她心中荡起涟漪。

还在大二时,2006级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黄磊就和班里的同学成立“1度艺术工作室”,从事海报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等工作。“设计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老师要求我们既懂原理,又会动手。”黄磊说。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嘉兴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园,让他们通过“准创业”或“模拟创业”,解决在直接进入社会创业时,因能力、经验不足所带来的高风险与高成本问题。

让学生有动手能力,教师必须首先要有动手意识。早在3年前,嘉兴学院就派出10名博士前往南湖区的企业锻炼。在锻炼中,老师率先实现了“知”与“行”的结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投身实践,为日后的创业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虽然是在校园,但嘉兴学院所给予学生的绝不限于课堂,而是融进了现实社会。从2001年开始,嘉兴学院商学院就实施“双导师制”,除校内导师外,还聘请会计事务所、大中型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担任校外导师,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这种产学研合作的双导师制,让我们的专业知识从纸上谈兵过渡到真刀实枪,在与岗位的深度磨合中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学生方程说。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去培养人,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师至关重要。作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塑造者,最好的老师是“其身正,不令而行”。

“数学只信‘逻辑演绎、推理证明’,不信名家和权威。”“任何阶段的数学教育都是这样,不仅要学知识、学方法,更要学文化。”谈及数学,嘉兴学院院长徐宪民如痴如醉,当校长10年,他仍在带学生,从不曾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情怀。他说:“校长唯有身处教育一线,做教育的实践者,才能边走路边领悟边推动教育发展。”

在嘉兴学院,校长带头严谨治学,祛除着喧嚣与浮华,老师求实创新蔚然成风。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颜志勇博士与企业共同申报的“纳米氧化亚铜抗菌剂及抗菌纤维研究开发”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专项资助;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周大鹏博士与企业共建了技术开发中心,走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商学院虞锡君教授主持的《构建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项目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思想活跃、喜欢挑战、勇于探索、富有激情、不怕吃苦,老师们以智慧启迪智慧,用行动引领着学生铸造价值模型。(来源:《嘉兴日报》2012年5月8日 第01版)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