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凤凰十日 嘉兴学院爱心团队的湘西支教生活

2010-09-04 20:34:00 通讯员:钱文杰 刘艳阳 来源:南湖晚报 点击: 字号:TT

  我的兄弟姊妹们,你们为了传送新思想,为了那份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僻静的穷山沟里留下了你们的串串脚印,青山绿水间回荡着你们的欢声笑语。大山里的人们不知道你们是谁,却知道你们为了谁。如果说相处是缘,那思念就是爱,你们的激情、活力、爱心,时时感动着我们。我时刻都在思念你们,我的兄弟姊妹们!

  这是湖南省西部山区凤凰县木里完小苏长友老师发给嘉兴学院孙洪达同学的一条手机短信。苏老师是一位从事乡村教学的老教师,在那片贫瘠的湘西土地上,他坚持二十余年,在三尺杏坛上守望着当地孩子们求知的坎坷道路。这样一位老师抒发如此炙热情感,写下如此饱含激情的文字,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嘉兴学院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燃烧着自己青春的热情,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给湘西大山深处孩子们带去一丝希望。他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到湘西山区简陋的学校,登上残破的讲台,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带去温暖。一路走来,他们碰壁,他们跌倒,但大学生们仍高唱着:“益满湘西是我们的梦想!”他们把支教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长达几个月的准备,只为了在十天的时间里给深山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帮助。凤凰县的那山,那水,那人,到底给了他们多少心灵的震颤和感动呢?

  

  当理想遭遇现实的残酷

  上课,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带领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家乡的故事……大学生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广阔的视野,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动力。支教的同学们课余时间和那些孩子打成一片,他们喜欢去鼓励那些小孩,希望他们对未来怀有梦想,带着梦想去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次,英语专业083班王淑琼等几个大学生和一个成绩很好的女孩聊天。在谈及理想的时候,几个大学生都鼓励她把书读下去:“你这么聪明,一定要加油啊,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的!”谁知,前一刻还笑呵呵的女孩眼神很快就暗淡了下去,王淑琼感到很奇怪,便耐心询问女孩怎么了。一问才知道,她家里还有个弟弟,为了供弟弟上学,家里最多只能让她读到小学毕业。

  山区重男轻女的思想可以说根深蒂固,大部分的女孩子最多读到初中,普遍是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她们之后的人生,或是出去打工,或是嫁人,一辈子也就这样定格。说到这里时,大学生们流露出深深的遗憾。

  大学生爱心团队也资助部分贫困学生,但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资助到。“我们去家访的时候会和家长交流,看家长的意思,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读下去,我们会尽力资助孩子的学业。如果只是让孩子读个小学或者初中就出去打工,我们可能就会放弃资助。山里的人普遍思想比较落后,很多孩子的一生其实都已经被家长安排好了。这是那里的孩子最大的悲哀。”罗简同学对记者表示了他的无奈:“对此,我们也无可奈何,毕竟我们的力量也很微弱。他们缺乏一种意识,一种想法,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的命运或许永远没有机会改变。”

  感受山区孩子的淳朴

  放学后,爱心团队的成员们经常会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电脑设计092班的陈淑祯等几个大学生有次放学后和两个学生去树林里放羊,两个学生摘来叶子,用草叶编织成手环和花环,套在大学生“老师”的手上、头上。“那一刻,我们几个大学同学真的好幸福。那些孩子,不仅自己动手编花环,还拿大叶子做成扇子给我们扇风,真的非常细心和贴心。”陈淑祯的笑容很灿烂,她第一次感觉到山里的孩子即使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努力追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也许,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常常埋怨生活的无趣与苦闷,看看这些孩子,他们拥有的比我们少,但是他们仍然将大自然赐予他们的东西灵活运用,变成了他们的生活乐趣。这一幕幕情景,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嘉兴学院服装设计081班的张燕和罗简、王淑琼三个人还体验了一次放牛娃的生活。一大早,5点半就起床,跟着两个名为龙江、庆龙的孩子去放牛。这两个孩子很能干,拿着镰刀和赶牛的棒子,拖着两头牛出来了,三个大学生屁颠屁颠跟在牛后面。两个孩子在半山腰让牛吃草,拿着从地里掰来的玉米和捡来的干柴,给大学生们烤起了玉米。就这样,三个大学生和两个山里的小孩子在半山腰上坐成一排,后面是大山,前面是梯田,对面也是大山,半山腰的视野很开阔,他们一人一根玉米棒,边吃着香喷喷的烤玉米边谈天说地。“我们和孩子们聊了很多,聊大学生活,聊梦想和未来,直到红彤彤的太阳跑过了坡顶,我们才赶着牛回家……”张燕对那次放牛经历充满了怀念。“我很享受那种感觉,感觉很快乐,心情也很放松,大山里的生活真的很纯粹。特别是那里孩子的淳朴和善良,让我们很感动,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此行的意义。”罗简的话语之中,充满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不放弃每个孩子

  支教期间,张燕和王淑琼到一个名叫吴明星的孩子家进行家访。按吴明星的年龄来算,他已经该读初中,不过,这个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在家。走进他家,两个从小在沿海地区长大的大学生惊呆了:房子是砖土结构,整个屋子里,除了一张床和一个灶台以外,什么都没有。吴明星父亲见到两个大学生的时候,显然知道对方的身份和用意。两个大学生还没开口,他就冒出一句:“我就是没钱给孩子上学!”

  张燕和王淑琼从旁人那里得知,几年前,吴明星的母亲因为忍受不了家里的贫困,抛下孩子和丈夫,跑了。吴明星的父亲因为这件事,从此一蹶不振,整日一副颓废的模样,家里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上不起学,每天在家帮忙做家务。对此,张燕同学很气愤:“他自己消沉,却连累了几个苦命的孩子!”

  和吴明星一样,在凤凰山区,不少孩子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是嘉兴学院大学生们最不忍看到的一幕幕场景,为了说服那些孩子的家长,他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忍受着一些家长的冷落,希望可以打动那些家长,可以帮助那些孩子找到改变命运的机会。尽管他们往往无功而返,但他们并不气馁:“其实,经济有时不过是借口,陈旧的观念是最大的障碍。所以,一次努力,总会对那些家长有一点影响。我们相信,这样的走访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苦中作乐的山区生活

  一群沿海地区的孩子跑到山区,生活条件上的落差让他们领教了什么叫艰辛。

  初到当地的那几天,有些大学生由于水土不服,很不适应,身上长出了很大的红疹,又疼又痒,很难受,花露水就成了每天的必需品。断粮,是大学生团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米只能去镇上或者村民家里去买,很不方便,所以时常会遇到无米下锅的窘境。米不够吃,大家就天天喝粥,新鲜蔬菜只有赶集的时候才能买到,肉就更少了。每次,学校校长帮忙买了些肉回来,大家都高兴得跟过年似的。“虽然吃得很简单,但白粥加榨菜的生活在大家互相调侃之中也变得很快乐。”团队的“炊事班班长”罗简的话很真诚。

  生火做饭绝对是个技术活,大学生们由于不舍得用老师给的一小瓶煤气,每次做饭都是自己生火。最开始的时候没经验,生个火要用半个小时,吃饭往往得等两个小时。于是,这段时间就成了大家的娱乐时间。

  大学生团队成员住在学校里,炎热的夏天,男生为了照顾女生,四个大男孩挤在两张席子上。大热天连电扇都没有,高温那几天根本睡不好,一晚上要热醒好几次。天气热,睡不着,女生寝室里就会开“卧谈会”,聊理想,聊未来,直到凌晨。

  “每天洗澡的时候是一天中最爽快的事情。”罗简不停地感叹着那里的井水有多凉多爽。不过,由于没有专门的浴室,女生洗澡就成了难题。“我们每天都要等到晚上差不多十点了,打了水跑到天台上去洗,还得让男生们帮着在楼下把门。”公共管理082班的麻章璐提及洗澡的时候显得有些尴尬。

  

  说再见并不容易

  短短十天的支教生活很快走向尾声,面临分别,伤感的气氛在蔓延。王淑琼在最后一次升国旗的时候很伤感,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一个平时默默无声的小女孩拉起王淑琼的手,说着:“老师不要哭,老师要坚强。”升旗之后,爱心团队的成员们张罗着开会,营销专业081班的张庆旗同学过来催王淑琼:“淑琼,走,开会去了。”那个小女孩听到张庆旗的话误以为他们马上要离开,立刻就抑制不住,泪水涟涟。王淑琼回头看到这一幕,心中狠狠地颤了一下,“这是个很沉默的孩子,平时我也没和她有过多的交流,但她实际上却是这么在乎我们。那一刻,我觉得我所做的真的很有意义。”

  分别终究还是要来临的。临走那一天,在木里小学的大门口,来送别的老师、学生、村民,很多人都流下眼泪。“不舍,是现在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虽然仅有短短的十天,但在这里有太多的经历,太多的回忆。”来自人力资源专业071班的队长孙宏达连续两年前往湘西支教,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累并快乐着,这种感觉伴随着我们2010年的暑假。队员中大部分都是城市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在这里很不适应,但他们每天脸上都是快乐的笑容。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成长了很多,明白了很多。”

  载着队员们的公交车开始启动了,车外面,突然响起了鞭炮声,是学校龙校长在为队员们送行。这一刻,坐在车里的大学生们都在回忆在木里小学经历的一切,木里情结种在了每个人心中……

  

  浪漫理想下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参与支教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很多大学生眼中,去偏远落后的地方支教是一种艰苦中夹杂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的行为,去支教的大学生们往往抱着去体验生活的目的去从事支教工作。

  “我们从浙江千里迢迢来到湘西,想给予他们的,到底是什么?短短的十几天,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又有多少呢?德育和智育,到底哪个对孩子来说更重要?”这是陈淑祯同学在自己支教日记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她说,一些带着救世主心态去支教的大学生们,不妨先多思考一下支教的出发点。支教支教,到底要教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上课,那么,在短暂的支教过后,那些孩子的一切都将回到原来的轨道。这么短的时间,他们能学到多少知识?如果是带去经济上的资助,又是否能治本呢?身为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多应该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毕竟他们的人生,最后还是要他们自己去闯荡的。

  不过,陈淑祯并没有否定湘西之行的意义——对于当地的人们而言,大学生的到来,无疑是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内心的涟漪冲击着落后的思想观念,也让当地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启发他们去尝试,试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他们感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受新旧思想的碰撞,从而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所以,十天,改变不了凤凰山区的面貌,改变不了那里的人们的生活,但是,每个经历了这一切的人,或许,原有的思想都在悄悄地松动……

《南湖晚报》2010年9月4日第12版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