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军事学博士,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技术七级教授,军事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曾多次应邀到“东方时空”、“环球视线”、“海峡两岸”、“防务新观察”、“军事科技”、“周末开讲”、“军情解码”等栏目做军事访谈嘉宾,同时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特约军事评论员,是总政确定的全军常备外宣专家之一。
演讲精选
很高兴今天来到嘉兴,和在座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专家、教授共同研究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军事高科技的竞争和中国国家安全的相关性。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段历史插曲:1950年初,刚刚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来到海防重镇威海,勘察刘公岛。但是没有船,只好向当地渔民租借了一条小船。当渔民得知借船的是海军司令时,不禁睁大了眼:“你是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萧劲光晚年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道:“这话对我刺激很大,可当时有什么办法呢?我这个海军司令真是两手空空啊!”
如今,当我们看到第一艘“辽宁号”航母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2012年11月25日,我们又完整地看到了首次舰载机着舰成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所能拓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军事实力所能抵达的程度决定的。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捍卫国家利益就是一句空话。军事高科技,特别是重大的武器装备,从来就不只具有单纯的军事实力,而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战略意义。它们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国防实力的重要象征。
当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领域
当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几个重点和关键领域,首先从关注战略核武器的发展说起。虽然二战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在实战中再次动用核武器,但是这并不表明核武器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恰恰相反,目前核武器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
世界上的有核国家大体上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超级核大国,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第二类是中等核国家,就是英国、中国、法国;第三类是核违反国家,就是不管国际社会承认不承认,它们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有核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现在也倾向于包括朝鲜;第四类是潜在的核发展国家,就是不遗余力大力发展核能力的国家。
核武器是一个国家大国地位的最重要的支撑。当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五个——美、俄、英、法、中,这五个国家恰恰也是世界上最先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想拥有核武器,原因就在于核武器已经超出了军事本身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政治状态。
进入21世纪,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核大国消减核武库的同时谋求以质取胜。2010年4月8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核裁军条约,这一条约将替代已于2009年12月到期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按照新条约规定,未来双方核武库的上限不能超过一千五百五十枚,能够搭载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不能够超过七百件。数量上的急剧削减是个巨大的进步。怎样来看待这样的进步呢?我们倾向于要从一个综合的指标去衡量。尤其要看到美国正在利用自己在核技术方面的优势规避现有核条约的限制。在核裁军条约签署仅过去了半年,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就正式运行了。这个装置通俗来讲,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它是研制新型氢弹的。此外,美国、俄罗斯,都推出了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研发计划。由此可见,核大国在新型的核技术,包括新型的核投入工具方面的研发并没有止步。
核武器发展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就是目前的核武器已经不再是大国的专利,这种现象叫世界性的核武器现象。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接连进行了11次地下核试验,这个举动震惊世界,随后国际社会普遍对其进行了制裁。2009年7月26日,印度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正式下水。这就使得印度成为继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后第一个能够自主研制核潜艇的国家。应该说,印度的核能力发展速度非常快。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核能力。1999年9月18日,在建国50周年大庆前夕,我们国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会上,江泽民同志把23枚纯金制奖章颁给23位对于“两弹一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正是在那次大会上,这些“两弹元勋”的名字才第一次被世人所了解,因为以前都是保密的。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纯金制奖章的分量,每一枚奖章都是由515克黄金制成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分量最重的纯金制奖章,表达的是对“两弹元勋”崇高的敬意。
近段时间央视正在重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讲述的是当年两弹一星的艰难研发过程。我曾经买过一本“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写的回忆录,里面有一段话印象深刻。1986年,邓稼先由于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渗血,已经达到无法救治的地步。因为早些年我们没有基本条件对身体采取保护,邓稼先作为总指挥,曾在沙漠里寻找没有爆炸的核弹,找到后用双手把裸弹抱了回来。邓稼先病重住院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时,两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杨振宁问:“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邓稼先说:“原子弹十块钱,氢弹十块钱。”我向很多核工业部的老同志查证过,他们告诉我,当年国家原子弹奖金是1万元,加上核工业部拿出的十几万,最终按10块、5块、3块的档次,发给了当时从事这项事业的十万科研人员,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的确让人佩服。
关于原子弹,我们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有过精辟的表述。毛泽东讲:“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指的就是原子弹;小平同志讲,我们没有发射原子弹,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也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对目前世界核武器的发展做一个概括,就是:核威慑是战略核心,核威胁范围在扩大,有核国家在增多,核发展实力在增强,核实力的对比不均衡,核战略国际多元化,核安全环境复杂。这是当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是航天装备成为新的战略重点,对太空的争夺演变成为全球太空力量纷争的焦点。根据最新公布的全球卫星数据,目前环绕地球飞行的各类卫星有811颗,美国有413颗,占了一大半。凭借这些,美国可以把你的情况摸得很透,而你却浑然不知。正是基于航天在军事侦查领域的这种优势和价值,各国都把它作为发展重点。2009年伊朗发射了首颗自制卫星,美国宇航局准备登陆火星,俄罗斯计划在2035年后开始载人航天,印度也发射了一箭十星,日本也先发射了月亮女神。
很多人问,中国在常规武器领域都还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拿那么多钱去研发载人航天?我认为,这个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很及时。现在世界航天探测的第一梯队正在形成,如果我们不能跻身其中,未来一旦相关公约出台,中国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中国渔船被扣,渔民被抓,美国人就把照片挂在网上,99.9%的中国网民都强烈要求中国政府派军舰护航,现在我们已经派出了十多批。如果中国的海军没有远洋航行、补给的能力,中国政府、中国军队的形象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不要仅仅从经济代价的角度看待航天工程。2010年8月27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 米,并将一面国旗插在3759米深的南海海底。今年暑假,我们最新的下潜深度是7061米,这就意味着全球99.7%的海底我们都是能够到达,这个军事意义同样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重点领域是主战平台发展迅猛,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现在的武器和以前的钢铁武器相比,确实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产生了根本性的原理性的突破。以前我们只有在科幻大片里才能看到的东西,现在正在走向战场。比如《变形金刚》里出现的电子轨道炮。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国频繁试验的高超音速导弹“乘波者”,它的外形是扁平的,就是为了避免空气阻力;激光武器方面,2011年7月美军舰载激光武器可以连续击落4架空中正常飞行的无人机;机器人方面,我们觉得机器人出现在战场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是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美军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无人机方面,无人机在伊拉克战场得到了最大规模使用。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目前整个作战平台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周边国家武器装备对我们国家构成的威胁
第二部分我们主要就周边国家武器装备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构成的威胁和挑战做一个梳理。
第一个威胁是美日反导系统已经形成实战化的部署,使得我们战略核武器的威慑有所削弱。2008年,美国著名的反卫星试验,就是用标准3导弹击落了一枚已经失效的卫星,这个标准3导弹就是当时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发的产物。所以,在核心的反导技术领域,美国和日本已经真正融为一体。从2008年开始,日本三菱重工在美国授权下已经正式生产导弹。2007年,有一个很著名的试验就是当时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号宙斯盾驱逐舰在美国夏威夷海域进行海上导弹拦截。这个试验说明,日本从那时开始已经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反导拦截的能力。宙斯盾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在海上移动部署,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日本事实上已经成为美国针对亚洲大陆反导的第一阵地。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威胁。
第二个威胁是隐形战机方兴未艾。一说到隐形战机,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F-117,但其实,美军的隐形战机F-117在2008年3月17日已经全部退役。隐形飞机和非隐形飞机的区别在于:一架没有隐身能力的飞机,地面的各个雷达对它进行集中的照射,它就很难有缝隙去进行成功的突围,包括突防投弹;一架隐形飞机,它相当于降低了预警雷达的发现距离,使得在众多密集的雷达当中能够找到有效的缝隙进行作战。这就是现在很多国家非常重视隐形飞机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新一代隐形战机,指的就是F-35这类的第四代战斗机,一方面它们具有F-117所不具备的强大的隐身能力,另一方面它们还具有F-117所不具备的强大的机动能力。比如F-22,它的最大飞行速度是2.25马赫,即每小时2414公里。如果把它布置在广岛,一个小时就可以赶到台湾。随着第四代战斗机的大量装备,我们可以预见美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军事市场最大的垄断集团。为什么给出这样一个判断呢?我们先来了解下F-35的研发模式。F35是由8个盟国参与研发的,生产厂商分布在30多个国家,按照这些国家出钱的多少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英国拿出的钱最多——20多亿美金,所以它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第二级——荷兰、意大利,各拿出了10亿美金左右;第三级——加拿大、丹麦、挪威、土耳其、澳大利亚,各拿出了1亿到5亿美元;最后一级——以色列、新加坡,各拿出了1亿美元左右。这样一个合作研发的模式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这些国家都会成为F-35的装备国。为什么很多人把F-35叫国际战斗机,原因就在于它非常有可能成为国际战斗机,一旦这种情况成为现实,北约空军在作战上就有可能与美国全面一体化,会成为清一色的F-35空军,这样就使得美国所主导的多国空中联合作战的深度全面拓展。与之相适应,现代空战也一定会进入以第四代战斗机为主导的新的发展时期,有可能导致空中作战模式发生新的重大变革。
未来的空战模式会出现哪些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可能会在三个方面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个是未来大的隐身空袭机群可能会出现,这个和以前不一样。在F-117时代、B-2时代,很多时候隐身战斗机的使用是单打独斗的,一次只有一两架,因为一旦架数多,飞得就比较慢,很容易暴露。而现在的隐身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很快,对于世界各国现有的防空系统都是一个挑战。现在美国就倾向于组建大的隐身空袭机群,方案里有16机、24机,甚至32机,其中两架战斗机保持开机,其他所有战斗机保持无线电静默。它追求的就是开战之初就给予对手压倒性、毁灭性的打击,让对方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第二个变化就是以F-22和F-35这个新型组合来全面取代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F-15和F-16的搭配。第三个就是组建全球打击特遣部队,这个部队包括4架B-2和12架F-22。根据我们的测算,这样一支全球打击特遣部队一天摧毁的目标可以达到426个,足以瘫痪一个中等强国核心的军事力量。
第三个威胁是周边海军力量增长比较快,在一定意义上对我们形成海上威胁。按照目前权威部门预测,未来10年亚太国家在海军方面建设的投入费用会超过美国和欧洲国家,成为世界上海军装备采购最大的市场。比如印度明确表示到2015年将建成3个航母战斗群,这样它会成为亚洲地区航母战斗群最多的国家。印度计划将一艘航母部署在阿拉伯海,另一艘航母部署在孟加拉湾,第三艘航母潜入到其他海域。所以它的航母战斗群实际上就是全面掌控印度洋的战略。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它已经不再是军事强国片面追求绝对军事优势的个案,而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全面的飞跃。在现在这个节点上,如果我们不努力、不作为、不趁势而上,我们丧失的将是历史的机遇,军事力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会更大。
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在分析了当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领域以及周边国家武器装备对我们国家构成的威胁后,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必须大力提高我国的国防工业水平,一定要在军事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领域。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我们军队必须要保障好“走出去”的根本要求。我们的国家利益走多远,我们的海军就要走多远,这才叫与国家利益相适应。美国海洋历史学家马汉提出的“海权论”,对于海军的界定只有两个:第一,打赢海上战争;第二,保护海上贸易。我认为这个属性任何国家的海军都应该具备。
我们的军队现在正进入第三次现代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军队一定要适应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的需要,也要适应战争形态的最新发展。所以我们的海军要走出马六甲,到印度洋上进行护航,一方面对我们海上整个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是一个考验,另外对我们整个信息的覆盖区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近海作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拓展我们的军事战略和安全战略的视野,不仅要关注和维护国家的生存利益,还要关注和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不仅要关注和维护国家的领土、邻海安全,还要维护海洋安全、太空安全。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实际上就是六个确保:确保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确保基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确保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市场环境、确保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和运输通道、确保周边不出现敌对国家联合集团、确保国内的社会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沿着这个思路出发,我们以前的很多能力指标也要做出新的调整。比如,汶川地震反映出卫星的种类不能覆盖全国的现状,如今我们提出要能够有效地监控评估包括地震、洪灾、雪灾、森林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破坏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针对我们国家新的历史阶段做出的新要求和根据新的利益拓展需求提出的新指标。
我们有过一些非常惨痛的记忆,大家肯定都还记得。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当时我们一方面和美国人交涉赔偿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赴南探亲的亲属,乘坐的仍是美国的飞机。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唯一能够调用的两架米26直升机,一架是租借的,另一架是俄罗斯援助的。所以温家宝总理当时说,这些“很刺痛我的心”。
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基础实际上是由这个国家的大工业基础决定的。有一次在北大,一名学员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他说为什么我们国家能把战略导弹打出上万公里,能够把“嫦娥”送上月球,但就是造不出飞机的发动机、舰船的发动机,甚至汽车的发动机和坦克的发动机。制约因素有很多,但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材料。比如我们的战略导弹,确实可以发射一万多公里,但这是一次性的,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过一个多小时。飞机、舰船、汽车、坦克的发动机,每分每秒都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很多材料会断裂变形。如果采用不安全的材料不仅浪费国家财产,还会危及战斗员的生命。当然,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方面,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每次谈到航空工业,我们都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叫冯如。1903年世界航空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莱特兄弟驾驶人类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成功首飞。在这之后不到6年,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飞机在美国首飞,这位设计师就是冯如。我曾经认真地查证过冯如的人生履历,他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机械专家,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当时他在旧金山打工,一方面目睹了美国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莱特兄弟设计的飞机首飞对他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于是他立下了航空报国的理想。当时冯如写了一封血书:“必成一绝艺,以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在孙中山先生的支持下组建了最早的民国空军,冯如本人多次进行飞行表演,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飞机,了解飞机潜在的军事用途。但非常可惜的是,最终冯如也死于飞行,原因就是早期飞机的安全性有问题。当时冯如年仅29岁。我们缅怀冯如的人生轨迹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传奇的人物,更重要的是要把他的忠诚、勇敢、探索、挑战的精神意志融入我们的血液,转化为建设中国强大的国防工业的动力。
在长期跟踪研究世界性的武器装备的发展,包括高新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我本人有这样一点很深刻的感受:战争即使发展到再高级的阶段,其实质仍然是高技术对低技术的占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文明可言,撕开高技术战争温情的面纱,它背后是更深刻的一种竞争。几十年前在传统的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在我们今天所谓的高技术战争、文明战争中,同样在使用。无论我们情愿与否,目前这个国际秩序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基本情况,谁的拳头大,谁的嘴巴就大,谁的声音就大,谁的道理就大。现代战争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当作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存在代差,甚至两代差、三代差的时候,就丧失了和对手作战的基本资格。
发展军事高科技技术,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选择。但更深层次的是一种战争观,一种战备观、一种和平观的体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忧患意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忧患意识,那么她的未来必将充满忧患。
演讲时间:2012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