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校园文化 > 省身讲堂 > 正文

蒋士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化纤工业与产业链融合

2019-12-17 15:01:12 通讯员:宣传部通讯员 来源:宣传部 点击: 字号:TT

  

  蒋士成:1934年9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中国聚酯工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
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担任中国石化仪化股份有限公司顾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顾问。2006年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14年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特别贡献奖。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特奖各1项,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演讲精选:
  从一些新的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重塑发展领域的新时代,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重塑、引领消费战略的新时代。那么产业的定位就是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国内的纤维加工总量占纺织化纤加工总量的84%。而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的化纤产量占比上,中国占70%,印度占8%,美国占4%,中国台湾地区占3%,印尼占2%,韩国占2%,其余占10%。由此可见,中国的化纤工业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纤维肩负着美丽、健康、智能、社会责任等使命,由此形成的纤维到产品开发的技术体系,最终向下游应用以及消费者呈现出保暖、生态的多功能高品质产品。
  另外,中国的高性能纤维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纤维秉承着国家方针,凭借自主开发的碳纤维、高强高模量聚乙烯等等高性能纤维,支撑着国家的战略,拓宽了新的应用领域。中国纤维更是敢于担当,通过开发出聚酯、聚烯胺、纤维素纤维等同质异构,再生循环等方式实现了纤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流程性的工业中,中国的化纤工业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纤维和绿色制造相互融合,秉承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资源产链。中国纤维融合高新技术,并且与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纳米生物石墨烯新材料相互交融,更是开发出了智能纤维、工程纤维、防护纤维等一系列的尖端产品,纤维的设计也更加注重美观、功能和文化。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碳纤维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这是纤维领域中一个特殊的成果。从军民融合的角度来看,中国纤维贯彻军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研究体系,构建了品种齐全的高性能纤维的制造平台,满足了战略武器和装备的军工需求,支撑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纤维从全新的角度,将功能和时尚完美地结合。民用纤维不仅已经步入到工程和工业的领域,高性能的纤维还步入到辐射领域,部分材料更是慢慢地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形成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骨干企业和军方的高质纤维、新材料的军工配套体系,在单兵防护、装备配套,防伪抗干扰等武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中国化纤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很大。第一,环境和资源的情况十分严峻,我们无论是对原料资源、土地、能源,还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节能减排等都严格采取限制措施。第二,由于我们的化纤回收利用率不高,极易造成固废物的污染。第三,我们的营销市场竞争品牌建设和我们的综合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期、顾客需求、新产品的创新设计研发。第四,如今成本的增长,逐渐提高的三废排放标准,严格的整治力度和管理水平,意味着烧煤锅炉的脱硫脱硝、除尘排放的改造、集中供热的改造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始和中国转变经济方式的加快致使供需关系的再平衡,存量的优化和调整,高品质的增量和深度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环境。第五,更重要的是人口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在2014年,16-64岁的年龄段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峻,用工成本上升,造成行业劳动力结构的短缺,于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新动力新模式的成熟之间,原有的人口红利牺牲了,这将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压力。综合以上考虑,如今我们需要面临的是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化的持续发展的局面。
  现在各个国家都在结合各自的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美国提出了革命性的纤维合法制定计划,它围绕着资源配置,整合国家最高水平的资源,建立需求导向的制造理念,实现面向消费者的快速响应体系。法国是建立一个RTD基地。日本在建立高技术纤维、高端纤维制品方面开展工作。中国所选择的是开展中国制造2025,包括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三品工程、强基工程。
  美国投入了7500万美元的政府资金,由麻省牵头的32所大学、美国的国防部、州政府的部门,联合大公司,例如康宁、英特尔,将侧重通过开放式在五个方面推出产品;德国提出了三大新的方向,一是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二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柔性价值链,最后是未来的新型纺织材料;日本提出可以生产高性能纤维的纺织品的想法,现在则将重心放在碳纤、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三大高性能纤维的研发生产,另外还抓住高端的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强化功能性的元素,挑战极端环境下人体的舒适性;欧盟推出了2020计划,例如法国致力于智能纤维面料、生态科技纤维方面的创新生产,在第二地区建设纤维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新基地。总之,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将纤维新材料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包括它的顶层设计、研究机构、研究重点,以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当然,中国也绝不落后。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目标是将制造业的增加值达到世界第一;将主要行业的质量水平达到或者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发展的方针就是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再将历史发展结构优化。2025创新驱动战略一是智能制造,二是提升产品设计能力,三是完善制造技术的创新体系。我们将重点领域的新材料划分成三大方面,一是先进基础材料,二是关键的战略材料,三是前沿的新材料,其中有诸多材料都与我们纺织设计息息相关。先进的纺织材料中包括了高端的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的纺织新材料,还有生物基纤维的执行。关键的战略材料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性能的碳纤和复合材料,另一个是对位芳纶及复合材料。除此之外,其他高性能纤维和前沿新材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产业的政策有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改委的“三年行动计划”、发改委和科技部财政部的新材料联合发展指南、工信部的工业强基工程、科技部的“十三五”的创新专项,以及其他的机构制定的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等。总而言之,我们政府各个部门是紧紧抓住每一个项目,一丝不苟地落实政策。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撑计划包括化纤的柔性化高效化的制备,高品质功能纤维,纺织思维技术,高性能工程的纺织材料制备技术,生物系纺织材料关键技术,纺织材料高效生产安置技术。这些技术在“十三五”期间作为重大支撑项目,众多院校和企业单位都在攻关。
  化纤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主要围绕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和人类协调发展、人类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开发活动的范围扩大这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原料绿色化、性能高效化、加工生态化、尺度纳米化、品种功能化。现在的技术是多重的融合,多元共聚,共同改性、成型,表面构筑纳米智能。例如卫生保健、安全防护、运动休闲、养护等其它功能也都是对我们新材料提出的一些要求。现在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能源消耗、粮食危机问题严重,我们用纤维材料,通过节能、新能源、空气净化、污水处理,以及生物车、低碳环境、再循环等方面,将纤维发展和产业融合,以此解决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粮食危机等问题。
  实现循环经济、持续走绿色制造,引导企业走绿色纤维制造的路线,需要原料多样化,比如从农作物废弃物或者海洋的副产物中提取原料,另外还可以将废旧纤维回收再利用。今时不同往日,需要宣传产品的质量,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这也属于产业链融合。现在,中国的纤维经过了许多年的沉淀,每年春季会在上海的纱线展览会上展示自己的成品,展出中国自己的品牌。比如,我们化纤企业会在展会上展示许多创新的品种,每年推出很多新的品牌和其他负责销售的企业对接,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渠道也是产业协同制造的成果。
  中国已经进入到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全面开启了新征程,这也象征着新一代的信息化和化纤制造的深度融合。化纤工厂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着制造方式新的支撑,新的变革。
 

演讲时间:2019年5月30日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学院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