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谁?”
当被问及这个问题,嘉兴大学的学生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她全年24小时开机,称呼学生不是“同学”而是“孩子”,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扰,总有春风化雨的好办法。
她就是嘉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玉茹。
从业20多年来,张玉茹除了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外,每周会固定一晚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累计个案咨询时间达3000余小时。
因为“随时都在”,她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校园里的妈妈”。
为学生打开心理世界的“万花筒”
“孩子们,你们认识中的自己,是怎样的?请大家拿出纸笔,尝试写出‘20个自我评价’,客观地描述自己的画像。”嘉兴大学的大二学生陈若言至今都记得,当年入学不久后的一节心理健康课上,张玉茹老师曾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
那个的时候陈若言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渴望被认识,也非常期待收获良好的社交关系。于是,她按照张老师提出的要求,洋洋洒洒写下了许多评价:活泼的我、善良的我、敏感的我、热烈的我……
一些相对内向的同学,却迟迟不肯动笔。“从没总结过性格”“很少受到表扬”“不敢袒露真实的自己”……张玉茹仿佛听到了学生们的心声,温和地引导着:“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人,你是怎么看他的?孩子们,大家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也会有相应的不足。”
慢慢的,学生们纷纷动笔,从优点到缺点、从外在到内在,通过“拼”出自己的过程,构建起了相对清晰的自我认识。“这种认识,会让我在沮丧的时候想起自己其实是很棒的,有所收获时也不至于得意忘形。”陈若言表示。
在张玉茹的课堂上,有趣又有意义的题目层出不穷,用学生的话来说,就像“打开了心理世界的万花筒”。而在授课过程中,张玉茹极少借助其他媒介,一支笔、一张嘴,就能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张老师很少站在讲台上,她会在学生中来回走动,还会与我们击掌,特别有亲和力!”
事实上,张老师的心理课如此精彩,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经验。
在学生时代,张玉茹学习了整整7年的师范教育,为此打下了扎实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知识、情感基础。大到备课、寻找素材,小至板书、姿态、手势乃至上课的语音语调,一言一行,张玉茹都认真地揣摩,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与方法。
2001年,张玉茹满怀一腔热血和对学生无尽的爱,带领同事共同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逐渐把中心建设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她表示:“我很喜欢当老师,仿佛这天生就是我的职业。”
24小时手机畅通,365天全天候陪伴
课堂上的精彩,体现了张玉茹高超的教学水平;课堂之外的温暖,则来源于她对学生的重视。
有一天晚上11点多,张玉茹刚准备休息,突然收到了一条陌生来电。电话接通后,传来了一个低落的声音:“张老师,您能陪我说说话吗?我太难受了。”张玉茹一听是学生,马上清醒了起来:这个孩子情绪不好,需要帮助。
经过了约半小时的耐心倾听、疏导,学生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张老师也终于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
“我对学生的在乎,是不分时段的。”张玉茹告诉记者,这些年的执教生涯中,她早已习惯了手机24小时畅通,手机号也会公开给所有学生,“孩子的每一声呼唤,都是在寻求我的帮助。”为此,张玉茹从不错过任何来电,包括陌生城市的号码。她笑着调侃道:“我大概是全校接听电话最多的老师了”。
这样的“在线”,就连假期也不间断。每年寒暑假,张玉茹都保持每周一次对相应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陪伴,有时是专程赶来学校,有时则是线上沟通,其中不乏陪伴时间长达三年、四年的学生。
此外,张玉茹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的延伸服务,在校内举办过“女性与情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朋辈互助辅导”“新生综合症及其调适”等各类讲座,讲座的授课对象不仅有本科学生、研究生,还包含学校教职工、后勤工作者、学生家长等群体,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今年3月,嘉兴大学新一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结果出炉,张玉茹榜上有名,这也是她第四次获此殊荣。但事实上,职业上的荣誉对她而言早已屡见不鲜,她先后获得过首届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微课比赛一等奖、浙江省首届“高校心理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嘉兴市优秀教师等。
“因为有张老师守护,我会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身后都被一双温柔的大手托着,随时可以依靠。”正如陈若言的一席话,张玉茹自坚守在心理健康教育一线,便倾注一腔慈母般的亲情,深得同学们的喜爱。这样的告白,也正是无数嘉大学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