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校园文化 > 嘉大人物 > 正文

嘉大人物|娄骏彬:用知识改变生活的“硬核科研人”

2024-05-23 09:01:13 通讯员:通讯员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点击: 字号:TT

  5月,春夏之交,禾城的天气最是宜人。嘉兴大学的娄骏彬老师常常会在饭后散着步回到办公室,开启课堂之余的项目研究。

  “硬核科研人”,是他最常听到的评价。

  2016年入职嘉兴大学的娄骏彬,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的高级实验师。在同事眼中,他是研究智能制造、数字化加工、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方面的专家,在学生眼中,他则是一位富有热情,善于用知识改变生活的引路人。

  “所谓‘硬核’,其实源于曾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娄骏彬谦虚地笑了笑。

  据了解,在来到嘉兴大学之前,娄骏彬曾有近20年的时间浸泡在企业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课堂教学很重要,但学生们也有步入社会的一天,尤其是作为工科学子,尽早、尽多地掌握实践技能非常重要。”

  为了让学生们在学科上得到全面发展,娄骏彬一方面会把自己积累的企业案例作为素材,与实验课程结合,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产学研融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2020年初,适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阶段,人们对绿色出行的需求比往常更加旺盛,步行者、骑行者多了起来。

  然而,当时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在提醒后方行人及来车时,基本都依靠后轮或后座上的反光片,遇到雨雪、大雾等光线不佳的天气时,很难起到有效作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机动车都能有智能刹车尾灯,自行车是不是也可以有?”有了这个想法,娄骏彬马上联系了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一家自行车企业,“巧合的是,那家企业也关注到了这点,希望我们能够设计一款产品解决问题,双方一拍即合。”

  考虑到开发产品所用到的传感器、模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刚好贴合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3月份,娄骏彬与同事一起,结合物理竞赛提出了“基于自行车安全行驶中智能刹车尾灯的研发”项目

  项目一经确立,马上吸引了4名学生。

  不具备生产经验的学生,如何生产出适用于市场的产品?“在娄老师的带领下,车间就是我们的第二间教室。”团队成员江浩告诉记者,从3月到10月,每逢课余时间,娄老师便会号召大家一起研讨方案、开发产品,期间多次走进企业参观学习。

  慢慢的,学生从“叫不上自行车零件”,到对自行车生产流程如数家珍,甚至在后期已经可以独立、顺畅地与生产负责人交流设计需求,并主动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2020年11月,团队、研发终于研出了一款能够根据骑行速度、行止状态变换灯光的自行车智能刹车尾灯,并在2020年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如今,这一项设计被自行车企业采用后,已经出口给了国外的一些品牌。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娄骏彬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参加至少一个企业项目,每次都用专业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执教8年,娄骏彬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多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他本人在专业领域上的科研成果也遍地开花,更是在去年6月收获了“浙教工匠”荣誉称号。

  “我作为老师,能给学生最多、最有用的,就是脑海中的知识。”娄骏彬表示,正是为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引路人,他愿意“保持激情,终生学习。”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