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鲁娜研究员、张敏教授作客“生化大讲堂”并应邀为生化学院师生分别做题为“高性能铁基纳米酶设计制备及其生化测量应用研究”和“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的学术报告。生化学院郭隆华教授主持会议,全院师生近50人到场聆听。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作为最早发现的纳米酶之一,不仅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的催化功能,而且具有超顺磁性,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样品分离、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组分单一,仍然存在功能单一、催化活性有限等不足。对此,鲁娜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分别从材料设计和表界面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模板法等合成方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复合型以及单原子铁基纳米酶,并基于这些纳米结构开展了对生化分子的测量应用研究;分别以DNA、贵金属作为配体,通过物理吸附、界面工程等多种方法,设计并构建了一系列纳米生物界面以及界面工程纳米酶,实现了对纳米酶催化活性的高精度可控调节,并构建了多种生化阵列传感器。
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表面活性,在传感、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铜、镍纳米粒子含量丰富,价格低廉,有望在催化和传感领域取代传统的贵金属如金,银等。张敏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以微纳结构单元组装和纳米异质界面构筑为核心,利用氮气保护下碳化的聚合物还原的策略,发展了多级镍基结构材料制备新方法,揭示了多级结构中异质界面对催化转化的影响规律,从而实现了对镍基复合纳米结构和性能的有效调控,为获得高性能镍基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成果的原创性和应用前景。同时,该研究在管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方面也进行了系统的工作。
两位报告人的报告视野宽阔、内容精彩,师生们就感兴趣的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