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我校承办的2025年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我校党委副书记陈立力出席会议。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党史党建研究处处长王婧主持。复旦大学、嘉兴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9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刘红斌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向各基地一直以来为各项工作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各基地结合各自优势不断创造性发展,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各基地接下来的工作,他期望,要勇于改革创新,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作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和方法,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资政能力,不仅服务于学术研究,更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要加强交流合作,增强协同意识,形成科研合力,提升有组织科研水平,共同推动红色文化育人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陈立力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我校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她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全面总结,协同推进高校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探索、深入研究,力争产出更多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党史党建学科高水平发展,为学习研究宣传好我党的历史和革命文化,挖掘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促进革命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复旦大学、嘉兴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9家单位就基地一年来的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方面的举措以及今年主要工作计划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
会上,王婧还介绍了2025年秘书处重点工作,并对2024年《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年度发展报告》工作进行了部署。她提出,2025年,科研中心将持续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开展2025年度课题立项结项等工作,不断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理论与实践探索,继续推动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工作。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参观了我校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红船精神育人成果展示馆等。